LeetCode 239 - 滑动窗口最大值(Sliding Window Maximum)

问题描述

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,有一个大小为 k 的滑动窗口从数组的最左侧移动到数组的最右侧。你只可以看到在滑动窗口内的 k 个数字。滑动窗口每次只向右移动一位。

返回滑动窗口中的最大值。

示例 1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输入:nums = [1,3,-1,-3,5,3,6,7], k = 3
输出:[3,3,5,5,6,7]
解释:
滑动窗口的位置 最大值
--------------- -----
[1 3 -1] -3 5 3 6 7 3
1 [3 -1 -3] 5 3 6 7 3
1 3 [-1 -3 5] 3 6 7 5
1 3 -1 [-3 5 3] 6 7 5
1 3 -1 -3 [5 3 6] 7 6
1 3 -1 -3 5 [3 6 7] 7

示例 2:

1
2
输入:nums = [1], k = 1
输出:[1]

约束条件:

  • 1 <= nums.length <= 10^5
  • -10^4 <= nums[i] <= 10^4
  • 1 <= k <= nums.length

解题思路

核心算法:单调队列

这道题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单调递减队列来维护滑动窗口中的最大值。单调队列的特点是队列中的元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,队首元素始终是当前窗口的最大值。

算法步骤

  1. 初始化单调队列:创建一个双端队列来存储数组索引
  2. 维护单调性:每次添加新元素时,从队尾移除所有小于等于当前元素的值
  3. 处理窗口滑动:当窗口左边界移动时,移除队列中已经不在窗口内的元素
  4. 获取最大值:队首元素始终是当前窗口的最大值

关键洞见

  • 单调队列的优势:不需要遍历整个窗口来找到最大值,时间复杂度从 O(k) 降低到 O(1)
  • 索引存储:存储索引而不是值,便于判断元素是否还在窗口内
  • 延迟删除:只有当队首元素确实不在窗口内时才删除,避免频繁操作

实现细节

执行过程示例

nums = [1,3,-1,-3,5,3,6,7], k = 3 为例:

步骤 当前元素 队列状态 窗口 最大值
1 1 [0] [1] -
2 3 [1] [1,3] -
3 -1 [1,2] [1,3,-1] 3
4 -3 [1,2,3] [3,-1,-3] 3
5 5 [4] [-1,-3,5] 5
6 3 [4,5] [-3,5,3] 5
7 6 [6] [5,3,6] 6
8 7 [7] [3,6,7] 7

代码实现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func maxSlidingWindow(nums []int, k int) []int {
n := len(nums)
if n == 0 || k == 0 {
return []int{}
}

// 结果数组
result := make([]int, 0, n-k+1)
// 单调递减队列,存储索引
queue := make([]int, 0)

for i := 0; i < n; i++ {
// 移除队列中已经不在窗口内的元素
for len(queue) > 0 && queue[0] <= i-k {
queue = queue[1:]
}

// 维护单调递减性质:移除所有小于等于当前元素的值
for len(queue) > 0 && nums[queue[len(queue)-1]] <= nums[i] {
queue = queue[:len(queue)-1]
}

// 将当前元素索引加入队列
queue = append(queue, i)

// 当窗口大小达到k时,开始记录结果
if i >= k-1 {
result = append(result, nums[queue[0]])
}
}

return result
}

代码优化版本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func maxSlidingWindow(nums []int, k int) []int {
n := len(nums)
result := make([]int, 0, n-k+1)
queue := make([]int, 0)

for i := 0; i < n; i++ {
// 移除过期元素
for len(queue) > 0 && queue[0] <= i-k {
queue = queue[1:]
}

// 维护单调递减队列
for len(queue) > 0 && nums[queue[len(queue)-1]] < nums[i] {
queue = queue[:len(queue)-1]
}

queue = append(queue, i)

if i >= k-1 {
result = append(result, nums[queue[0]])
}
}

return result
}

方法比较

方面 暴力解法 单调队列解法
时间复杂度 O(nk) O(n)
空间复杂度 O(1) O(k)
优点 实现简单,容易理解 高效,适合大数据量
缺点 时间复杂度过高 实现相对复杂
推荐度 ★★☆☆☆ ★★★★★

复杂度分析

时间复杂度:O(n)

  • 每个元素最多入队一次:每个索引最多被加入队列一次
  • 每个元素最多出队一次:每个索引最多被移除队列一次
  • 总操作次数:每个元素最多进行 2 次队列操作
  • 结论:时间复杂度为 O(n)

空间复杂度:O(k)

  • 队列大小:最坏情况下队列中存储 k 个元素
  • 结果数组:需要存储 n-k+1 个结果
  • 总空间:O(k) + O(n-k+1) = O(n)
  • 优化后:只考虑队列空间,为 O(k)

关键收获

算法技巧

  1. 单调队列的应用场景

    • 滑动窗口最大值/最小值
    • 区间最值查询
    • 单调栈的变种应用
  2. 索引存储的优势

    • 便于判断元素是否在窗口内
    • 避免重复计算
    • 提高代码可读性
  3. 延迟删除策略

    • 减少不必要的队列操作
    • 提高算法效率
    • 简化实现逻辑

常见陷阱

  1. 边界条件处理

    • 数组为空或 k 为 0 的情况
    • 窗口大小等于数组长度的情况
  2. 队列操作顺序

    • 先移除过期元素,再维护单调性
    • 避免在错误时机删除元素
  3. 结果记录时机

    • 只有当窗口大小达到 k 时才记录结果
    • 注意索引的边界条件

相关问题

这些题目都涉及单调栈/队列的应用,是很好的练习材料。